您好,欢迎访问腾龙公司网站!
美国前总统兼2024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·特朗普近期再次强调,若赢得大选,将对中国及其他贸易伙伴加征更高关税,以保护美国制造业。但他也罕见承认,这一政策“可能引发过渡期问题”(could cause transitional issues),暗示短期内可能带来经济波动。
1. 特朗普的关税计划:更激进,但承认“阵痛”
特朗普在最近的竞选演讲和采访中表示:
✅ “将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至少60%关税”(高于此前提出的45%)。
✅ “可能对全球所有国家征收10%的普遍关税”,以迫使制造业回流美国。
✅ 承认“过渡期会有问题”,但坚称长期对美国有利。
这一表态显示,尽管特朗普仍坚持其“美国优先”贸易政策,但他也意识到短期内可能冲击消费者、企业和金融市场。
2. 什么是“过渡期问题”?潜在风险分析
经济学家和商业团体警告,大规模加征关税可能导致以下短期冲击:
(1)消费者物价飙升
中国商品占美国进口总量的约18%,若关税提高至60%,电子产品、服装、日用品等价格可能暴涨。
穆迪分析预测,全面10%关税可能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
1
,
500
−
1,500−2,000。
(2)供应链混乱与企业成本激增
许多美国制造商依赖中国原材料(如稀土、电池组件),关税将推高生产成本。
美国商会警告,突然加税可能导致工厂停工、订单延迟,甚至裁员。
(3)全球贸易战风险
中国、欧盟等可能报复性加税,打击美国农业(如大豆、牛肉)和制造业出口。
2018-2019年贸易战期间,美国农民因中国反制关税损失数百亿美元。
(4)金融市场动荡
投资者担忧通胀和增长放缓,可能引发股市波动、美元贬值。
3. 特朗普为何仍坚持加税?他的“长期逻辑”
尽管承认短期风险,特朗普团队认为:
✔️ “痛苦是暂时的”,最终将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。
✔️ “美国不能再依赖中国”,尤其在关键产业(如芯片、医药)上。
✔️ “关税是谈判工具”,可逼迫中国在贸易、知识产权等问题让步。
然而,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,2018年贸易战证明,关税未能显著减少对华依赖,反而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。
4. 各方反应:支持与反对声音激烈交锋
支持者(蓝领阶层、部分制造商)
“必须结束中国的不公平贸易!”
“短期涨价值得,只要 jobs 回来。”
反对者(企业团体、经济学家)
全美零售联合会(NRF):“这将是消费者的一场灾难。”
高盛报告:“若全面加税,美国GDP可能损失0.5%-1%。”
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是一场“以短期阵痛换长期收益”的赌博,但历史经验表明,贸易战往往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若实施,普通美国人可能最先感受到物价飞涨的压力,而制造业回流能否实现仍是未知数。这场经济实验的代价,或许比预想的更高。